第472章 好了,不打你家儿子的主意(2/3)
>他似乎对此事感触颇深,接着滔滔不绝地大发议论:
“从这个角度来看,那些文人强调修身养德,确实有其道理。
只是,不能仅仅停留在嘴上,必须要发自内心地认同并践行,否则就是十足的伪君子!”
陆知白深有同感,不禁叹道:
“四哥所言极是,正所谓‘破山中贼易,破心中贼难’。”
朱棣一听,眼睛瞬间亮了起来,反复琢磨后,越觉得这话意味深长,不禁笑道:
“你还真是个妙人。我怀疑,让二哥先出家这主意,就是你想出来的吧?”
陆知白忍不住笑了,好奇地问道:“四哥为什么会这般认为呢?”
朱棣只是微微一笑,并不作答。
此番与朱棣交谈,陆知白深感获益良多。
他暗自思忖,自己的行事风格已然如此明显了吗?
朱棣究竟是如何洞察的呢?
想来,这定是对他、秦王、朱元璋的性格都有了极为深刻的了解。
不过,也可能是老朱透露了一些信息。
不管怎样,这件事犹如一记警钟,提醒着陆知白,日后做事务必更加周全,切不可自作聪明。
陆知白不禁心生感慨,与三年前相比,四哥着实成熟稳重了许多。
而且,他聪慧过人,极具洞察力,识人之明远超同龄人。
得承认,人和人就是有先天资质的区别。
思绪一转,想到朱标,陆知白不由得叹了口气。
说实话,他觉得自己与朱标关系虽好,却总似隔着一层无形的东西。
细细想来,大概还是身份的缘故。
朱标贵为储君,尊贵无比。陆知白与他交谈时,不得不格外留意言辞,不能像与四哥、五哥这些兄弟相处时那般随意自在。
另一方面,朱标政务繁忙。
老朱对权力把控甚严,不太舍得放权给他人,朱标因此承担了诸多压力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虽说年轻,但他的精力终究比不上老朱那般充沛。
陆知白认为,伟人所言极是:“不能陷入具体事务的泥沼中。”
人,不能天天在琐事里团团转,应当有更高的理论站位。站得高,方能从大局着眼看问题。
正因如此,他提出“五年计划”。
并未指望这个计划能达成什么成就,实质是一种思维训练。
希望借此引导朱元璋父子将目光放得更长远,规划做得更周密详细些。
要如同卓越的棋手一般,走一步,看十步。
不谋万世者,不足以谋一时;不谋全局者,不足以谋一域。
……
时光流转,很快便到了九月十八。
这一天,是万寿圣节,也就是老朱的生辰。
这一日,文武百官皆放假休息。
但凡有一定品级的官员,都要敬献贺表。随后,宦官会逐个宣读。
多亏了范显祖,今年陆知白在应对此事上也挑不出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