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4章 改革前夕,万事俱备(下)(1/2)
袁尚听着,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,又问道:“这曲辕犁,每日能制出多少?所需铁料可还够用?”那壮年工匠答道:“回主公,这新犁构造精巧,用料也省,弟兄们上手熟练后,如今这一个炉头,一天能打制出七八具犁头。铁料供应也充足,都是官府调拨来的,质量上乘。比起以前崔家弄来的那些劣铁,好用多了!”
袁尚拿起一具刚冷却的犁头,掂量了一下,又仔细看了看弧度和刃口,点头道:“不错,做得很好。这般好农具,定要多多生产,让冀州百姓都能用上。” 他看向徐庶,“元直,工坊的管理和匠人的待遇,要持续关注,务必让他们安心做工,衣食无忧。”
徐庶躬身道:“主公放心,庶必时刻督办,绝不让匠人们寒心。”
袁尚又对那工匠道:“你们辛苦了。好好干,工坊效益好了,你们的日子也会更好。”
那工匠激动得脸膛发红,连连拱手:“谢大人!我等多谢大人恩典!定为大人效死力!”周围的工匠们闻言,也都纷纷停下手中活计,朝着袁尚行礼,眼中充满了感激与敬意。热火朝天的工坊里,似乎又多了一股更为炽热的人心暖流。
离开铁器作坊,袁尚又来到了邺城中心的大汉钱庄总部。钱庄内,柜台前排着长队,有存钱的,有取钱的,有兑换铜钱的,热闹非凡。
袁尚找到钱庄的管事,询问近况。
“回大人的话,钱庄运转良好。”管事恭敬地回答,“自从在军中推广后,许多将士都把军饷存在钱庄里,既安全又方便。商人们也纷纷前来存钱,特别是那些需要长途贩运货物的商人,有了钱庄的汇票,再也不用担心路上被劫了。”
袁尚点点头:“借贷情况如何?”
“借贷也很活跃。”管事回答,“许多商人借钱扩大生意,农户借钱购买农具或种子,都能按时还款。坏账率不到百分之一。”
袁尚满意地拍了拍管事的肩膀:“做得不错。继续保持。”
离开钱庄,袁尚又来到了商会总部。这里同样人头攒动,各地商人汇聚于此,交流信息,洽谈生意。
甄逸见袁尚到来,连忙迎上前:“安平侯大驾光临,有失远迎,还望恕罪。”
袁尚摆摆手:“甄公不必多礼。我是来看看商会的运转情况的。”
甄逸引袁尚进入一间雅室,奉上香茶:“托安平侯的福,商会发展得很好。各地商人纷纷加入,会员已超过三千人。通过商会,他们能够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,避免恶性竞争,共同发展。”
“最近有什么新的商机吗?”袁尚问道。
甄逸兴奋地回答:“有!最近从南方传来消息,那边的丝绸、茶叶很受欢迎。我们正组织商队,准备前往南方采购,然后运回冀州销售。另外,我们还发现,幽州的皮毛、盐铁等物资在南方很有市场。如果能建立起稳定的贸易路线,必将带来丰厚的利润。”
袁尚若有所思:“这倒是个好主意。不过,路途遥远,安全是个问题。”
“我们已经想到了这点。”甄逸回答,“准备组织大型商队,雇佣护卫,确保安全。另外,有了钱庄的汇票,商人们也不用携带大量银钱,减少了被劫的风险。”
袁尚点点头:“甄公考虑周全。此事可行,我会派一些军士协助护卫,确保商队安全。”
最后,袁尚来到了邺城西郊的一处大型养猪场。这里原本是一片荒地,现在已经建起了数十间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