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0-180(6/52)
贾宝玉又忍不住搞起了别的小动作,不过这次贾琰是没空再理他了。如今的贾琰每日都忙碌的很,又要派人盯着贾赦和孙绍祖那些人,又要忙着每日学习,随时面临高先生的抽查和提问。
每日的勤学苦读和高先生的时时鞭策效果是日竿见影的,最起码现在贾琰在面对高先生的提问时能够对答如流,侃侃而谈了。
只是闲暇之余,每每想起还在荣国府的黛玉时,总是不免有几分少年愁思的。
不能时刻见到心上人的日子是苦涩,乏味的。
两情相悦之人,分开一朝就让人觉得十分难熬了,何况是一别月余都不能相见。
所谓的“两情若是长久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。”的话是拿来哄人的。
贾琰倒觉得这“情”之一字实在磨人的很,像是被架在火把上,翻来覆去的将他每日炙烤,活活要害起了相思病才是。
贾琰这边心中念着黛玉害起了相思病。
荣国府潇湘院这边,今日倒是热闹的很,趁着天气回暖,紫莺,莺月几个将黛玉的那些书都翻找出来,摊开放到院子里准备晒上几个日头。
而今京城刚下了一场雪,眼见着如今冰雪消融,气温回升了不少,人也跟着精神了不少。
贾母近日精神头大好,原本准备在府上办一场暖冬宴,也顺便缓和一下家中前些日子因为分家有些冷清的气氛。
岂料今个一早,就听王熙凤来回报,“去岁那个来府上认亲戚的刘家姥姥,今年又来府上给她们送礼来了。”
听到这话,贾母心中感慨这位老亲家的心意,又忍不住想起自家来,想到如今他们这府上,为了私心利益,闹的儿子不是儿子,母亲不是母亲的,乱成一团的糟心事,不禁心下又多了几分凄凉。
自丈夫贾代善去后,贾母心中早就料到有这一天的到来,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。
可转念又想到如今已经长成的贾琰,贾宝玉等几个孙子,贾母又有些释怀了。
富贵如烟,转瞬即空,她当了这国公夫人几十年早就应该看透了。
如今只盼着将来几个孙子能够守望相助,将这份家业能够守得住,贾母就心满意足了!
于是,听到王熙凤的这番话,贾母笑着与她道:“既然这位老亲家,不远万里冒着寒风来到咱们家,合该将人请进府来,好好接待一番才是。”
“唉,全听老祖宗的吩咐!”王熙凤得了贾母的话,笑意盈盈的应下。
去岁,刘姥姥带着孙子板儿来到荣国府,是为寻求荣国府这位昔日的远亲救济的,家中实在贫苦,日子都要过不下去了,哪里又还顾得上什么脸面?
刘姥姥干脆舍下脸面,带着孙子板儿一路打听到了荣国府上,万幸的是这般富贵的人家竟然还没忘了他们这样穷酸的远亲来,不仅好菜好饭的招待了他们祖孙二人,临走时还又给了二十两银子,一吊钱让他们雇车走。
不管是不是出于面子情,这二十两银子终是救济了刘姥姥一家老小,他们也是个知道感恩的人家,今年收成好,家中种下了新粮之后,趁着雪停了,刘姥姥就带上板儿和家中打的一些野货并一些冬枣,倭瓜这些再次来到荣国府登门道谢。
此时被王熙凤提到的刘姥姥,已经带着孙子板儿被丫鬟请到一处厢房坐下。
见到头戴五彩凤钗,身穿绛红色缕金洋缎袄,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,披着一件石青刻花的丝灰鼠披风的王熙凤带着几个丫鬟走进来,刘姥姥忙拉起身旁的板儿站起来与她行礼道:“给二奶奶道喜。”
王熙凤一进来,就听到她与自己道喜,逐笑道:“姥姥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