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、政治意识(3/3)
得了妹妹那肝肠寸断的哭声,回家在王妃的屋里难过了好久,想了三天三夜也不明白,我们说的是妹妹的前程,是实在没什么好办法之下的最后退路,学会的政治能力是自己的,就是不抚蒙,留在京中也有用处,怎么母妃又攀扯起她早年位分不高,子女只能送给别人抚养的旧事了?到如今,元嘉帝已经成长了很多了。
至少已经基本放弃和气头上的母后讲道理了,他那个母后就是偏心,天王老子来了也得说她偏心╭(╯^╰)╮
但现在,林家这个小丫头。
啧。
元嘉帝突然觉得,如果是她的话,或许是能讲点道理的。
今日的密报到这里已经是有点长了,远超那个“不花费君父太长时间”的范畴,这自然是异常的,里头必然有着暗卫非出于公心的动机,但今日,元嘉帝愿意多给点耐心,饶有兴致地看了下去。
林如海果然是他肚子里的蛔虫,对小姑娘提的问题问在了皇帝心坎里,然后小姑娘答的是外行人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“士子哭庙”。
这让元嘉帝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。
……这孩子,六岁?
这个对答是殿前奏对的水平啊!一定程度上可以比肩《战国策》里那些总是拿扁鹊治病,庖丁解牛来隐喻国事的小故事了!
并且,还不犯忌讳——倘若小姑娘直击内核地回答“盐政不是个好差事”,答案虽然是正确的,六岁的丫头能有这样的见识也算不错,可效果就不是这个效果了。
还没完,林如海还让小姑娘把话说得明白些,小姑娘回答了林如海还不罢休,甚至在问“你怪不怪阿爹”。
这既是问林黛玉怪不怪林如海,也是林如海在借着林黛玉的口表忠心啊!
君父可听到了么?
六岁小儿尚且在言“天地有正气,杂然赋流形”,臣林如海只要能为君父分忧,只要上对得起君王,下对得起百姓,就是在江南鞠躬尽瘁,也甘愿死而后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