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、士子哭庙(3/3)
口口声声的圣贤教诲,是不是就是林如海如今焦头烂额的,万恶之源?女儿竟能看到这个程度,于她这个年纪,于她女儿家的身份,都可以称一句难得了。
但,如果要进宫的话,或许还不够。
林如海抿了抿唇,道:“不妨说得透彻些。”
黛玉知道这是林如海在考她了,不过学神不怕考,只怕林如海不给她机会,当即道:“父亲,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?县尊向士绅收税尚且会被人哭庙,最终多半会落个县尊狼狈离任的下场,父亲那一船一船的白银往京城送,那固然是国帑,但同样是别人眼中合该入己私囊的好处,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,如此虎口夺食,岂能没有人对父亲,对林家下手?”
对付林如海,和对付那些个县太爷还不一样。
按科举的一般流程,一甲和二甲前列入翰林院做储相观政,二甲中流则是入各部院做堂官办事,二甲靠后的,包括三甲同进士便是去各地做品级不一的知县管基层。
那些知县能认识谁啊,仕途刚刚起步,既没后台,也没资历,纵使受了当地士绅的冤枉,难道还能捅了天去?
但林如海能。
他是探花,是在翰林院实打实观政了三年的储相,是在御史台真正参过许多贪官污吏的清流,是开国国公府的东床快婿,是能密奏天子的信臣,他的堂上还供着王命旗牌呢,巡抚总督以下,真影响了林如海执(为)行(国)公(捞)务(钱)的,任你是什么官员什么后台,他就是杀了也是符合流程的。
哭庙是哭不倒他的,只能让他知难而退。
怎么知难?
死子女,死老婆。
这个才是林如海到了江南才堪堪一年,因在盐政上铁面无私,所以直接妻离子散的内在逻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