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0-150(11/26)
的打法郑廷最擅长兵行险招,先前进攻北戎的时候,宋允知便有所耳闻。只是这手段用在自己身上时,宋允知才知道厉害。
这次进攻夏国,郑廷用的也是他一贯喜欢的分进合击战术。诚然,这一战术够有效牵制夏国兵力,多少让夏国朝廷应接不暇,但也不是没有缺陷。
东西中三路并进固然声势浩大,但是西路地形负责,与中东两路相去甚远,缺乏有效沟通,且王新本人还对郑廷有些根除不了的意见,只要能利用这份劣势,宋允知不是没有反败为胜的机会。只是,如今还没有等到合适的时机,宋允知只能被动应敌。
郑廷并非传统的武将,也远不如随春生等人勇武,但是他却比许多能征善战的武将还要善于指挥。蛰伏的这几十年里,南北各地情况他都仔细捉摸了,背地里不知道计算了多少回,如今终于能大展身手,郑廷几乎是带着破釜沉舟一般的决心。
朝廷与光州的确准备了,只是他们准备的再多,也架不住郑廷来势汹汹。哪怕自己一败涂地,郑廷也要让夏国付出惨烈的代价。
他败不败宋允知不知道,但是在郑廷这样不要命的进攻之下,夏国的兵力损失十分严重。
这短短两日功夫,宋允知不知道跟对面斗智斗勇了多少回,什么快速突袭、迂回包抄、诱敌深入、侧翼袭击、交替掩护等,他跟郑廷彼此都用了数次,两边都是绞尽脑汁。
但最后,郑廷借助兵力优势跟骑军优势,愣是将夏国的营地往南推了好几里。
正面打,他们根本打不赢;若是打游击,一来地形不合适,二来,这法子郑廷也知道,并且还运用得出神入化。若是再退下去,身后便是光州城了。
宋允知当然不能再撤退,只能咬牙撑着。他估计对面也不好受,但是郑廷不在乎,这家伙就是个杀敌一千、自损八百的路子,根本不在乎折损。
可宋允知在乎啊,夏国的士兵也在乎,他们打了这么多次的仗,从没有见过这样豁得出去不要性命的。
望着被运送回去的伤病,宋允知气得一晚上没睡好。以他正常人的脑子,实在是摸不清郑廷的想法,明明可以不用损耗这么大,为什么他还要这般偏执?但是能理解郑廷,那离疯子也不远了。
宋允知询问谢霆:“这两日伤员都统计出来了吗?”
谢霆正是谢蕴的兄长,他曾待人在云贵一带戍边,妻子儿女都在那儿,这是近两个月被调来了光州。
谢霆虽不及他父亲勇武,但胜在为人心细,且在军中也颇有资历。当初宋允知担任光州一带军营最高指挥时,不是没有人反对,众人都不信宋允知这样初出茅庐的文官能管好军队。要不是有谢霆压着,宋允知还得费些心思才能让这些军队心甘情愿听他的话。
“这两日伤员共计五千余人,亡兵也有三百多人。”
别看死亡的士兵看着不多,但是伤员已经达到了五千,这五千人被运回去医治,轻则缓十天半个月才能重上战场,重则落下一辈子的残疾。依郑廷这猛烈的攻势,只怕接下来还有越来越多的伤兵。
“如今不知齐国那边还有没有援军了。”若是有,只怕伤亡还要加重。
“没有了。”宋允知回得斩钉截铁。他在齐国也不是白待的,那边的情况他能不知道吗?再说了,郑廷根本不会给自己留有余地,他如今能调出来的兵力,已经是齐国的极限了。
谢霆联想到允哥儿也是在齐国待了几个月,那边的情况想必也是摸得透透的。他说没有,应该就是真的没有。只是……谢霆又有些质疑:“若是对方临时征兵呢?”
据说北戎亡国之后,给齐国留下了巨额的财富,郑廷上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