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0-140(3/27)
位徐太后深入浅出,不大理会朝政,个性也有些孤僻,宋允知几次三番想要偶遇都失败了。只有刘易生,这家伙对自己心存芥蒂,所以总是盯着他,简直无所不在。若是不对他下手,都对不住宋允知这些日子遭受的冷眼。
宋允知也是头一次知道,原来故意气人这般快乐,他从前可是半点儿没有体会过,他从前再气人他都是无意之举,本心不在此。
可眼下不同,宋允知仗着郑廷想要拉拢他,肆无忌惮地给对方出主意,他的想法往往又有奇效,郑廷想不听都不行。
未免郑廷怀疑,宋允知还是频频劝说他放弃攻打夏国,郑廷以为宋允知的讨好就是为了夏国着想。一面假意答应,一面又旁人练兵备兵。
他准备在入冬前进攻夏国。
等到将那些人都杀了,将这天下局势重新洗牌,他才能真正安心。至于宋允知,该给的体面他也会给,可他若想护着夏国皇室,那也是不可能的。他也很想看看,夏国那些人会不会贪生怕死,会不会跪在地上痛哭求饶。
若能看到这一幕,付出再多的代价都值得。
大概是表里不一生出的那点愧疚,让郑廷对宋允知格外放纵,甚至允许对方与他同吃。
宋允知为了气刘易生,捏着鼻子跟郑廷吃了几顿饭,吃得他显些消化不良。不过效果显著,刘易生最近告状的频率越来越高。
郑廷本来还能硬气地表示,他的人跟夏国大臣不一样,不搞党争,不嫉妒旁人得势,但是一次又一次的打脸让郑廷开始说不出话了。
这还不够,远远不够,宋允知于是又再添了一把火,他开始踩着刘易生的底线,接触齐国的其他臣子,甚至企图扶持他们上位。
朝中百废待兴,意味着有无穷无尽的机会。齐国这些臣子除了郑廷的旧部,更有地方上举荐过来的、毛遂自荐的、更有起义军将领……这些人差的就是一个出人的机会,这机会,宋允知可以给。
他只负责提意见,具体落实轮不到他,谁抢到谁能出头,更能在郑廷跟前露脸。汉人之中永远不缺能力出类拔萃者,一旦让他们找到往上爬的可能,刘易生再想压制可就难了。
刘易生对宋允知越发容忍不了,他想不出宋允知这样做的理由,若说他要挑拨离间,他又确实做了不少对齐国有益的事情,况且他提拔也都是有能之人,任谁也挑不出错。
可刘易生就是看不惯他。
他不承认自己是畏惧旁人分权,更不愿意承认自己心胸狭隘,遂只以宋允知别有用心为由,屡屡在郑廷跟前进言。如今还是进言,若宋允知再不悔改,刘易生生怕自己有一日升起灭口的冲动。
与此同时,唐郢等人也顺利抵达京城。
迎接他们的不仅有文武百官,更有使臣的家人,他们都在等着亲友平安归来。
第132章 力挺 为宋允知分辩
唐郢等人刚到京城,甚至尚未来得及入城门,便被人团团围住。
他们先前被堵在齐国不得回程时,众人便牵挂着他们的安危,毕竟这批使臣可不在少数,前后加在一块儿总共有三四十人。如今听闻他们回来,各家的亲友都已经迫不及待过来接人了。
然而来了才发现,一共只有十一人回程。有人耐不住性子,跑去马车旁踮着脚打量,都没看到多余的人影。一起出去的人,怎么还能分批回来?
江亦行望着这些翘首以盼的人,心中自责至极。他算是这些人里的最幸运的那一个,因为允哥儿的缘故,从来没有被齐国人刁难过。后面又因为挨了允哥儿侍卫的一计手刀,根本不知发生了什么,醒来之后才听到了如此噩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