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0-130(6/27)
是他们罪有应得!北戎内部也火烧眉头,他们先前仗着兵马强壮赶走了夏国朝廷,奴役了中原汉人数十载,如今才稍稍松懈了些,便被这些汉人给上了一课。
但是好在北戎这么多的精兵也不是白养的,自大王子跟朝中十来位将军下场之后,起义军已经基本能稳定住了。这个稳定不代表他们被歼灭,而是两边交手数次,发现都不能将对方彻底打趴,于是颇有划区而治的意思。
势力小的起义军只能占领几个县,而势力强大的起义军却能独占一州或者几州之地,譬如林祁盛,他的林家军便是其中最厉害的一支,甚至还一直在兼并其余势力。
北戎军暂时也不能奈何他们,毕竟,跟汉人比起来,北戎人的数量还是远远不够的,甚至北戎军里头还有不少汉人,数量远超北戎人。领兵作战时,北戎的将领们都会心照不宣地先让这些汉人冲锋陷阵。
从前他们用这一招屡试不爽,但是如今却不行了。
有了起义军做例子,不少汉人士兵并不愿意为北戎卖力,有的尚未开战,便已经先投靠敌营了,于是战况便这样陷入了僵局。
别的地方已经打了好几轮,郑廷在密州却还算安稳。他先是安抚住了密州的鳏寡孤独,许诺密州军不会弃他们于不顾,又抢了北戎在密州的几个粮仓赈济平民,且还放出风声,不论是谁,只要投靠密州,便能分粮分地。
凭借这一点,郑廷在北戎一时间追随者无数。
不久后,林祁盛也留意到郑廷。
他之前一直没把这人放在眼里,后来发现这人时常躲在他们林家军背后招兵买马,明明是个缩头乌龟,却将好处给占尽了,与北戎交手的事却都甩在他们林家头上。林祁盛心中恶心得要死,可无奈北戎人没灭,林祁盛不能自乱阵脚,更不能在汉人中间起内讧。
可他对郑廷总归还是看不顺眼,他手下的心腹都知道,若是来日林家军率先入主京师,歼灭了北戎,第一个要料理的应当就是这个郑廷了。
除密州附近的百姓愿意投靠郑廷,北戎军内部的汉人也更倾向于投奔密州。
虽然郑廷不如林祁盛名头大,底蕴强,但这么多年经营下来,郑廷本人在汉人中名声极好。去参军就分粮分地,哪怕他们能得到的地并不多,但是贫民百姓要求并不高,只要有几亩薄田,有个遮风避雨的茅屋,能够养活一家老小便足够了。
这日夜里,五个汉人小兵便从朝廷的军营中摸黑逃出,一路往密州狂奔。
这会儿逃跑并不容易,他们也是筹谋了半个月,今儿才等到军营中的主事喝醉了,连夜偷跑成功。也是他们运气好,上一个逃跑的汉人小卒被抓之后,直接当着他们的面被打死了。
北戎人对起义军深恶痛绝,对他们这些逃跑的士兵更是毫不容忍,只要被捉到了就是一个死。
好在眼下他们逃出升天了,跑了一夜,几个人如今才顾得上喝口水,虽然狼狈,但是众人心情都还不错,为首的那人甚至已经计划好了:“等咱们到了密州,就写信回去,让一家老小都搬去密州。”
他们是穷苦人家出身,一家老小也没几个人,安家也容易,给个茅草屋就能住了,“但愿郑大人能善待咱们。”
“肯定会的。”边上的人格外笃定,“我已经打听多日了,郑大人处去了就分田,若是不幸战死了,家人还能多分几亩额外的田。而且密州起义军虽多,但却不怎么打仗,也不主动招惹北戎军。有林家军在面前挡着,还算安稳。”
他还有话藏在心里没说,其实就算是上阵杀敌,没了还能分几亩田,对他们来说也是值得的。毕竟他们留在北戎这边,死了就死了,家人得不到一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