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0-120(3/26)
是差役还是不足,更不用说大人还想借着招文书来弄一批有能耐的人进衙门。二人心里清楚自己是什么位次,若真来了神通广大的,他们哪里还有地位?拦是拦不住的,不如先趁着这个机会好好讨好大人一番。宋允知知道他们的担忧,这些人虽然没什么本事,但是在光州扎根多年,人脉不浅。若要彻底抛开他们,宋允知自己也得少许多助力,于是他道:“也别围在我身边了,有这个功夫多去外头瞅一瞅,看看相熟的人里面有没有我能用得上的。若有,只管举荐上来。虽然没有品阶,但日后由吏入官也不失为一个出路。只有一点,人得机灵,蠢的不要。”
胡洪挑眉,宋允知就不怕举荐之后,身边都是林度他们的心腹?到时候几派相争,宋允知还能有多少权力?
林度二人在短暂的愣神过后,便是狂喜。比起被那些不知道来路的人哄了大人,还不如他们安排两个自己熟悉的。到时候真上位了,好歹心里向着他们。
就连边上神游天外的林山也醒过来了,跟上前讨好宋允知,也说自己这儿有个极出色的后辈。
几人一个比一个谄媚,胡洪不由得深吸一口气,是他想错了,这些个蠢人,他们知道什么叫争名夺利?
宋允知许诺一人给一个名额,剩下的几人,他准备来一场考试筛选一番。
跟州衙选举书吏这消息一起放出来,还有衙门重金奖励手工业各种器具改良创新者,不论是农作、纺织、冶炼铸造,只要能提高生产效率,衙门统统有奖励。
这两条消息一出,刚安静了几日的光州上下再次沸腾起来。
第112章 选拔 光州书吏考试
一月后,辗转数个州的黄绕终于在年底前顺利抵达京城。
回府学后,他便怒气冲冲地将光州的事跟山长还有几位先生统统说了一遍。
其实即便他不说,府学的人也都一早听说了。近来宋允知跟光州可谓是风光无限,京中各处都在讨论他们,还有人遗憾宋允知走得早,叫京城的人少了许多热闹。今年没去光州的人,还准备明年开春往再那边跑,真不知他们哪里来那么多的精力。
光州的新鲜事一桩接一桩,快叫人目不暇接了。黄绕如今说的这些,也不过就是比外头听到的略微详细一些罢了。到了自己的地盘,黄绕说话也显得肆无忌惮了许多,他对宋允知以及光州的恶意终于不用再遮掩了:“那小兔崽子一天一个主意,若是由着他胡来,只怕庐州上下早晚要被他踩到泥里!”
王山长长叹一口气,带着浓浓的无力感:“并非是我等不出力,实在是陛下偏心。你不在京城,不晓得这些日子发生的事。早在宋允知借着象骨大肆敛财之际,朝中便有人看不过去,联合诸位官员弹劾他。只是陛下看重宋允知,无论如何也不肯发落,反倒责怪这些弹劾的官员整日不务正事,眼红旁人。”
瞧瞧这话说得多偏心。
闻风奏事本就是御史的指责,他们弹劾也没有任何错处,就是因为对象是宋允知,便要遭受这无端的指责,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?
黄绕本来还想抱怨两声,听见他们一个个垂头丧气,也觉得没意思起来。良久,他才闷闷地来了一句:“我总觉得,钟离如今的状态不对,似乎被宋允知那小子给打击得一蹶不振了。”
王山长迟疑了一瞬,他没见到钟离的情况,对此有些不大相信:“应当没有那么严重,兴许只是离了熟悉的人,略微有些不大适应,给他点时间就好了。”
黄绕闻言却没能这么乐观。
对上宋允知,能适应起来才怪呢。这家伙就是个怪胎,没人能治得了。
隔日,黄绕进城拜访好友